沅有芷兮醴有兰,思公子兮未敢言。真正有内涵的人,会将自己的芬芳与好处深深藏在内里,岂是会跟一般的烂货一样到处说嘴张扬的?
官吏们一个一个用花言巧语来巴结大王,难道就是真正对大王忠诚吗?
真爱,往往是藏在心底兀自珍重,难以用言辞说明的。
屈原强自压下许久不见,心里诸多想告诉怀王的话,而是单刀切入正题,就是因为担心怀王、希望怀王能过得好、不愿怀王走错路,只要怀王开心,他是什么都好;如今怀王却这么误解、责骂他。
屈原想问:『灵修,你以为我不晓得你,你难道又晓得我吗?在我离开你的期间,你可曾有一点点明白,我有多思念你?我明明深深爱着你、从未放弃过你,为何,为何,最后却是你放弃了我?』
怀王则是心道:『君为臣纲,灵均啊,寡人对你的期望何其大,你真应该像靳尚一样,就像妻子服侍丈夫一般温柔体贴、事事顺服,为何你不作那个支持、陪伴寡人的人,却要事事责难朕?你的心里究竟在想什么?你对寡人还有一点爱与尊敬吗?』
§
屈原被贬谪了。目的地是江南地区,他离开郢都以后,却迟迟没有去就任。
人在郢都的年岁间,学生宋玉尝多次拜访他,有时会带着婵娟一起,但大多时候都是孤身前来,而且一留就是数月,说是要向屈原多多请教。
宋玉写出来的辞,确实也神秘、华美,具备一切成为好辞所需要的条件,也许会比屈原的辞来得更为正格。屈原也晓得,将来宋玉的文章定然会大大受到贵族的欢迎。
只是,宋玉的文章比起自己的,字句里根本没有感情……缺少像是屈原那般,充斥在辞采当中的一颗奔放之心,那是一直一直都深爱着楚怀王的火热之心啊!
宋玉的成就已经斐然,屈原自认没什么好教导的,就要他多回故乡陪婵娟,不要再放她独自一人孤苦寂寞了。
学生已经娶妻,却是自己仍孤身一人,也因此在郢都受到许多嘲笑。屈原何尝不想让自己过得好一点?这么糟糕的君王,私事上大大地伤害了他、国事上则是一点都不听他的劝告。为什么这颗心,却还是忍不住一直苦恋着这个人?
就因为楚怀王,屈原的心长期都不安躁动着,尽管看似风平浪静、看似什么都能割舍、看似无情。实际上呢?原来是那个口口声声说自己依恋的楚怀王比较无情吧,嘴上说着挂念,却是曾几何时真正把他放在心上?
深知身在情长在,怅望江头江水声。这份情,怕是几个月、几年、几十年,都抹灭不去的。
屈原自我嘲笑道,真是太蠢了!明明早就知道,再也奢望不了好结局,却硬是找不回理智,还要继续卡在这个关节过不去吗?
是的,还要继续下去……只因为,这就是他吧,这是一个感情总是多得满出来,只好用来浇灌文章与香草的人。明明是个多情种,而今被逼成为漂泊浪子,也不必再多情什么了。
就算能找机会回到故乡,他也不敢去见族人--他失败了,大大地失败了。说了王不爱听的话、成了王最讨厌的人,就被从京城里远远地逐了出来,从此成为最不受欢迎的人。
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,故将愁苦而终穷。
还记得在年轻的时候,即将出发到郢都之前,自己曾写过一篇〈橘颂〉来表述未来远大的志向,亦表明了自己的坚贞,发誓将会坚守本性。
却没想到,前途一片光明的他,最后成了一个落魄的人。原来坚守本性、不随波逐流,可以这么轻易出口,却得牺牲一切才能达成。这种郁闷、不被人了解的心情,缠绕他的一生。人想要活得自在、活得正直,一点都不想向别人妥协,真的好困难、好困难啊!
就在他沉思往事之际,一首嘹喨悠远的山歌,越过几座山头,袅袅传来。
一位自江上顺流而下的渔夫,正撑着篙,慢慢划过来。他站在船头唱道:
「今夕何夕兮?搴舟中流;今日何日兮?与王子同舟。
蒙羞被好兮,不訾诟耻;心几顽不绝兮,得知王子。
山有木兮木有枝,心说君兮君不知。」
屈原一听这个歌声,立刻打起精神来,好像这首《越人歌》有魔力似的。
何时,那名渔夫已经上岸,脱下他的草帽与蓑衣。原来罩在装束下的,是一张光采照人的脸容,隐隐约约透出神灵的光彩,这人浑身上下都有仙气。
那名渔夫自衣服里摸出一颗柑橘来,正是屈原故乡里盛产的那种,又肥又多汁的大橘子。
屈原特别喜欢橘子,因为橘子在冬天才生长得肥美,就像一个人能耐得住诸般考验,即能活出未来……但是,事实并非如此啊!这时让屈原看到橘子,真使他尤其感慨。
屈原才擡头,那名年轻渔夫已经消失,只见他早已披好草帽与蓑衣,回到他放着鱼篓的小舟上,撑一枝竹篙,隐没至江的另一端,悠然长绝。
河伯赏识屈原,给屈原橘子吃。但是屈原一点都没有发现那是河伯。
屈原虽然人在江湖,心仍在庙堂上。只可惜距离太远,对于国中大事,他心急如焚,却毫不知情。
他平时在洞庭湖一带走动频繁,乐于服务人们,四处替人解决困难。既然现在只是地方小官,屈原就尽自己所能做的,多关心乡民来服务国家。
有当地村人告诉屈原,每次他出现的时候,都有一条人鱼跟在他后面,貌似在守护他。
他认识湘君、认识山鬼,但不知道什么人鱼。屈原一笑置之,还心存好玩地问道:「老丈,这人鱼的面貌如何?」
老伯如是答道:「老朽看过祂好多次了,人身鱼尾,鳞色赤青,人的模样嘛……好似弱冠的青年,脸生得很好看,光采照人,一定是哪里来的神仙吧!」
屈原一听,马上就联想到那个曾经给自己一颗橘子的年轻渔夫。他当时没有吃掉橘子,而是把橘子带来一起赴任。他喜欢植物的恬静与生命力,把橘子埋起来,如今都已经长成一棵小树,足见自己早已被贬谪了多久。
风飒飒兮木萧萧,思公子兮徒离忧。
写了再多的文章、游历过再多江湖,心头始终牵挂着那位唯一。
为何?不论过得多充实、多忙碌,不论花费多少时间,都忘不掉那个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