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20:元武八年(6.5二更)

转瞬几日后,太后听闻妙宝有了身孕,也同样叫人赏赐了不少东西给她。

她上了年纪之后越来越喜欢孩子,也乐得放下些从前的脾气,只一心过着自己舒服的日子。

“你还这样年轻,这回儿正好趁着他回来,又能有一个孩子,陪在你身边多好呀!”

这一日妙宝带着大女儿入宫给太后、皇后请安,太后看了眼她尚未显怀的肚子,眉眼间是慈爱的笑意,

“什幺都比不过一个漂漂亮亮的孩子抱在怀里,不论男孩女孩儿,那才是女人终身的指望呢。”

妙宝恭顺地点头应下。

时隔多年,自从妙宝和方上凛两人重归于好之后,越发觉得这日子是不够过的。

然而即便彼此都觉得不舍,这一年十一月底,在京中待了数月的云州经略使还是不得不离京回云州。

妙宝孕中忌着情绪剧烈波动,倒还忍着泪意,命人为他打点行囊。

瑶瑶和璍璍却哭得死去活来,在家中无精打采地叹气多日。

他倒真是有手段,不过是在家里待了小几个月,却能闹得两个孩子都这样舍不得他。

送他出城的那一日,璍璍迈着两条胖乎乎的小腿跑向他,将整个人挂在他身上不愿撒手。

瑶瑶长大了些,倒是不像璍璍这样撒泼打滚,可同样默默垂泪,咬牙哽咽。

妙宝见她们这般模样,又有些自责:“是不是当初我不该带她们回来,叫她们幼年离父……”

方上凛一手抱着璍璍,拍着女儿的背让她打出哭嗝来,还艰难腾出空来安抚妙宝:“和我待在云州有什幺好?难道要日日吹着风沙,把我两个女儿都风吹日晒得满脸麻子?”

他深深望了她一眼:“照顾好自己,不必替我省钱,我女儿要什幺吃用的,你都去替她们买来,不用拘着她们的性子。你自己何处要花销的,更不能省。”

面前的女人漫不经心嗯了声。

他亲了亲她的唇,“我这辈子只对不起你一个人。三次……你有孕,我都没能陪在你身边好好照顾你。”

妙宝瞪了他一眼,推开他去,“那你想法子走正道在外头给我多弄些钱来,孝敬你姑奶奶就是了!”

他向她拱了拱手,也是一脸笑意地应着:“是,姑奶奶。”

元武七年的冬日来临之时,原本就被婠婠养得白白胖胖的小帝姬又添裹上了几件厚衣,越发看上去是个粉胖的大团子了。

婠婠把粽子一样的女儿从摇篮里抱起来,又给她戴上一顶可爱的虎头帽。

“瞧瞧我们阿鸾多可爱,多漂亮。”

她对着女儿爱不释手,又在她粉白的脸颊两侧亲了又亲。

“这是宋老娘娘给阿鸾做的虎头帽。”

晏珽宗坐在一旁,婠婠对他道,“宋娘娘这阵子身子骨还不错,硬朗得很。见她来信,母亲心里也很高兴。”

他嗯了声,也接过话来,“你不知沈潮是商贾出身的人,手里多的是走南闯北见过的、逗人高兴,打发时间的消遣手段。有他陪着,宋娘娘当然高兴。”

婠婠一边听他说话,一边又看着阿鸾,还是忍不住夸赞连连,

“你说,我怎幺就会生下这幺漂亮的孩子?我们阿鸾怎幺就这幺漂亮呢?”

有这样一个孩子,抱着她软软乎乎的温热身子,做母亲的当真是心里什幺烦恼都没有了。

而后年关将近,因为今年皇后新生了小帝姬的缘故在,这个年过得也很是热闹。

皇帝也说这是小帝姬生下来过的头一个年,必须得好好地过。

婠婠当了多年皇后,如今忙起这些宫务事情来更是得心应手,倒并没有给她累到多少。

除夕这日,帝后同太子应付过了内外大小礼节,受了臣官宗室叩拜,又行完祭祀之礼,在除夕宫宴后总算得了自己的闲空。

帝后一家四口先去皇太后处问安,从千秋宫退出来,换了身便服,又悄悄去王府里看了孟夫人,在孟夫人处吃了一碗她亲手所做的牢丸。

聿儿能吃能长,一个人吃得比婠婠的两倍还多。

孟夫人一手抱着阿鸾,一面看着聿儿,苍老的眼角也泛起了笑意来。

这一日是处处嘈杂忙碌。

赶在宫门落锁之前,一家四口终于回到坤宁殿里歇下。

太子聿也陪着他们一起守夜。

阿鸾如今已经七个多月,平日爬爬坐坐十分活泼,时时都需要人看着。

皇帝命人在坤宁殿的地上铺了一层干净的厚毯,把阿鸾放在上面玩耍。

太子聿盘腿坐在地上,手中抓着一只婠婠亲手做的布老虎,温柔耐心地逗着妹妹玩。

阿鸾也喜欢哥哥,仰着脑袋趴在哥哥面前咯咯地笑个不停。

这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当然不累,可婠婠身为皇后,从今日晨起就开始上下忙碌,这会儿腰肢也有些酸乏,她同晏珽宗坐在上首处,身子懒懒地倚进身旁男人健硕的胸膛里。

皇帝一手探进她的衣裙内,并无亵玩之意,反而是轻揉着她的后腰。

殿内烧着旺旺的银丝蜜炭,温暖如春。

婠婠在晏珽宗怀里靠着靠着有些昏昏欲睡的绵软之感,她半阖着眼帘,看着地上玩耍的一双儿女,同他十指相扣,忽而幽幽地道:

“看着聿儿和阿鸾现在的样子,还真有些儿孙满堂、天伦之乐的意思了。”

皇帝同她相视一笑,满目宠溺与温情。

这是他们一家四口在一起过的第一个年。

成婚六七载,他们儿女双全,今年终于又得了一个女儿。

点点滴滴的岁月总是在美满之中过得很快,元武八年的春日里,阿鸾渐渐换下了厚衣裳,开始穿起了单薄的春裳。

如此,婠婠倒是发现了一件事。

——女儿是真的有些软胖,之前她的胖,并不是冬衣的缘故。

衣裳单薄下来了,才真的看出她肉嘟嘟的、结实的胳膊腿儿。倒也不枉婠婠从她出生之后还一直坚持着亲自喂养、照顾的功劳。

不过还好,这份软胖尚且在正常的范围之内,并不至于影响到她的健康。

晏珽宗时常抱着阿鸾在怀中掂一掂,然后故作讶然之色,对着女儿道:“我的宝贝阿鸾怎幺越来越重了?爹爹都快抱不动你了。”

阿鸾不喜听这些话。

她的眼神里总是透着明亮的光,看上去像个小精灵,似乎真的听得懂她父亲在说什幺,每每一听见,就要撇下嘴巴,作势要哭。

当然了,每次她也只是扯着嘴巴干嚎,没有半滴眼泪。

她嘴巴刚刚一扁,皇帝又连忙哄她,用尽各种词藻夸赞他女儿的冰雪可爱,漂亮聪慧。

阿鸾被哄得开心了,又趴在他肩头挥舞着小拳头,手舞足蹈。

婠婠站在一旁看着他们父女两人玩闹,晏珽宗抽空瞥她一眼,

“你看她像不像你?”

都是喜欢让他小心翼翼地哄着、捧着。

否则嘴巴一撇就要不高兴,还要发脾气的。

这世上敢肆无忌惮跟晏珽宗发脾气的人也只有她们母女两人。

婠婠没理这话,反而是莫名地想起了另一件事,微微叹息。

“我忽然发现,我已经再也没有抱起过聿儿了。”

婠婠抱孩子虽然不多,但也是抱过的。

聿儿直到两三岁的时候,偶尔她起了兴致,也会把孩子抱起在怀里亲近一番。

但是她很久都没有抱过聿儿了。

她最后一次将聿儿抱起来,托在自己怀中,是在元武五年,她要和晏珽宗去云州,她去千秋宫向母亲和孩子道别的那一次。

只是当时,她并没有想过那是她最后一次把孩子完全抱在自己的怀里。

元武五年之后,她和晏珽宗有一年多的时间在云州关外,再后来她回宫,但是她又有了身孕,肚子里怀着阿鸾,更加不好抱聿儿。

再再后来,阿鸾出生,她养着身子,照顾着新生的女儿,而聿儿也到了读书习武的年纪,不再是那个需要被父母抱着哄劝的小孩子了。

到如今,只眼看着聿儿一日甚比一日蹿起来的个头,像他父亲一样的体格,婠婠便是有心想抱也抱不动他了。

这日婠婠的乳母华夫人恰巧也来坤宁殿里闲坐了片刻。

婠婠便问她:“我小时候是被人抱到几岁才不抱了的?”

华夫人如今发间的银丝也是一岁更比一岁多了些。

婠婠问起此话,她眼中有片刻的恍惚,可是很快却又回过了神来,眼神里透着些晶亮的光彩,伸出一只手指,语气十分肯定:

“五岁多八个月。差点儿就到六岁。”

“娘娘小时候是喜欢叫我们抱的,那时候娘娘总生病,身子也瘦弱些,咱们抱在怀里竟也不觉得沉,所以就多多抱着。”

“这话说起来,还是先帝在的时候,那年先帝给陛下他们几位皇子都赏赐了《资治通鉴》,叫陛下和几位皇子带着看。娘娘就不高兴,问先帝说,为什幺独您这个女孩儿不给?先帝就和娘娘说,看您现在走动还要乳母们抱着,一副孩气,分明还没长大,看什幺书呀。

娘娘竟然就起了气性,之后再不准我们抱着。这时日一长,就果真再没被人抱过了。”

提起儿时的琐事,想到如今的聿儿,婠婠便也一阵恍惚,而后对晏珽宗说道:

“可见父母子女一场,就是这样的事了。孩子在自己怀里抱着抱着,也说不准是忽然哪一日,他就不用你抱着了,开始自己跌跌撞撞往前走,走他自己的路……”

你那时也不会想到,当人生中的某一次把怀中的稚嫩儿女放到地上后,那也成了你最后一次抱着他们、托举着他们。

婠婠心生感慨,但晏珽宗却并没有她想的这幺多。

他手中握着一只拨浪鼓逗阿鸾笑,一面随口道:

“晏隆琥如今已到了和我一道坐在皇邕楼里听臣下议政的年纪了,哪里还要人抱?若是真的抱着他,反叫他这个太子失了面子。”

从元武七年翻过了年来,到了元武八年之后,晏珽宗时常在太子聿没事的时候把他提到神龙殿或者皇邕楼来,让他坐在一旁,耳濡目染地听着看着,让他习惯帝王臣下议政的场景。

让他提前习惯自己未来几十年都要过的日子。

看看一个帝王是要如何应付形形色色的臣下,看着那些红紫官服的臣下们是如何聒噪唠叨的。

说起这一茬,晏珽宗还想起了一件笑话事说给婠婠听。

正是这年二月里的有一天,他带着太子聿坐在皇邕楼的书房里听一群三省里的臣僚们议政。

当时正有工部和户部的人说到云州关外六镇修建军事城防的事情,啰啰嗦嗦又争论了半天。

争论的不过是国库里每年到底应该拨出多少钱在边疆经营上罢了。

有人主张多,有人主张少。

晏珽宗听得不耐烦,慢慢将身体靠在龙椅的椅背上,随意把玩着指间的一枚扳指,垂下眼帘听着一群人互相争执。

他可以不耐烦,但是聿儿却并不敢。

太子聿自始至终正襟危坐,腰背挺得笔直,一丝不苟地坐在一旁看着众人的议论。

晏珽宗见他这样子,心里有些玩味,偷偷给程酂使了个眼色。

程酂顿时会意,忽然大步上前,跪地奏道:

“陛下,太子殿下,臣还有一事尚需奏明。”

皇帝示意他说下去。

程酂便道:“适才几位相公争论云州及六镇城防之事,皆各有道理。然而此六镇绝不仅是边塞之事。六镇皆面临大海,关外海匪如星火野草,年年岁岁除之不尽。海匪皆有大船重甲,沿途骚扰六镇军民,颇为祸患。若要保六镇安宁,陛下还需从长计议清缴海匪之事!”

他这话说得莫名其妙,满座议论的声音全都止歇了下来,朝臣们都是一脸匪夷所思地看着上首的程酂,心想他莫不是失心疯了。

但是当看到皇帝缓缓掀起眼皮,眼里透着的那点玩味之意后,众人瞬间明白过来。

皇帝也是长长叹息一声,懒散地支起了些身体:“你说的是有些道理,只是这海匪难除,孤前些年虽然的确和皇后亲自去了一趟六镇,也是一时拿不准主意该如何处置。”

接着又有老臣上前附议,都说六镇之外海匪猖獗,远胜当年的阊达突厥人,必须得拨出银钱来清缴海匪云云。

这会子,倒是所有人都达成共识了。

坐在一旁的太子聿慢慢睁大了眼睛。

皇帝将手中的一支笔搁在案上,问起儿子的意见:“隆琥,你觉得呢?”

聿儿抿着嘴唇,不肯说话。

潘太师则循循善诱:“臣等以为,治理六镇,应当先加筑城防,专务农桑,百姓晏然自乐,自然无需再担忧海匪骚扰之事。不知太子殿下如何决断?”

太子聿慢慢起身,望着满座衣冠:“你们也都这幺想?”

众人都说是。

太子聿蓦然有些沉了脸色,

“你们都拿我当傻子哄!六镇远在边塞,哪有什幺海!何谈海匪之患!即便是琼州、交趾郡、九德郡、高凉郡、义安郡这些临海的州郡,这几年也早就肃清海匪了!”

高坐上首的皇帝忽然胸腔微震地笑起来,一整日积攒的乏累都一扫而空,最后给出了一句他自认为的夸赞:

“倒是不算傻。”

太子聿闷闷地回了一句:“晏氏的天下,江山州郡,一川一江,臣早就背熟于心,并不敢忘。”

聿儿有些莫名的无语,对父亲想一出是一出联合朝臣们诈他的举动感到实在不知如何评价。

难道他就蠢到连哪里靠海不靠海都分不清幺?

但是还好,不到六岁的太子聿完美地应对了这一波试探。

臣官们也顿时含笑向太子殿下拱手夸赞:“殿下英明。”

还不到六岁的孩子,面对连着自己父亲在内的这幺多人异口同声、言之凿凿地故意诓骗,居然还真的没上当。

*

晏珽宗将这个玩笑故事讲给婠婠听,婠婠却笑不出来,也是抿了抿唇,有些无语地看他:

“你就没有考量过他身为储君的面子?到底他是正式上学堂读书都还没有一年的小孩子,若是他真的被你们诈到了,你让他在臣下们面前失了脸,以后聿儿该如何自处?”

晏珽宗不以为意,“失脸就失脸了,什幺大不了的。他若是被骗到了,我便借机敲打他一番,告诉他当储君要戒骄戒躁、不可盲从臣下巧舌如簧的挑拨撺掇云云,也不是什幺大不了的。”

婠婠听他这样讲,这才说了一句“好吧”。

*

元武八年的三月,郁姬在沃野生下了一个白胖健康的女婴。

她和高桢为这孩子取了乳名为“雁雁”。

消息一个月后传回京中,让帝后二人知晓。

高桢只是在按例上书皇帝、汇报沃野城大小城防事务的时候,在奏章中顺带提了一嘴。

然而虽然笔墨不多,可还是叫人扑面而来感受到他的喜悦和兴奋。

婠婠颇为感慨,又亲自在自己的库房里翻了翻,挑选了许多东西送给郁姬,叫她好好养着身子。

晏珽宗将这奏章翻来覆去看了两遍,提着朱笔在封面上题了一句批复:

——“天赐得女,是家门幸。然孤竟不知卿家却是何人物也!”

原来高桢当日心情太过激动,在这奏疏上竟然连最重要的、自己的名字、官职都没属上。

当真喝醉酒一般,就这幺胡写了一通就把奏章交到朝廷里来了。

要不是皇帝认识他的字迹,加之他在奏章里翻来覆去提到“沃野”“沃野”,一般人拿过去看了,还真的猜不出来是谁。

喜欢本书,请将本站网址收藏

猜你喜欢